南京市公安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市公安局 > 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南京市公安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责任编辑:南京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4-01-22 10: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由南京市公安局编制的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和省公安厅关于政务公开工作部署,结合深入推进“五个现代”警务战略和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在回应关切、规范办理、机制建设上做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市公安局发布各类政府信息8739条,其中通过南京公安门户网站公开2603条,通过平安南京官方微博公开政府信息5379条,通过“南京警方”微信公众号公开政府信息553条,通过南京公安微信公众号公开政府信息204条,依法行政再上新台阶

一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按照要求做好部门重点工作和决算、预算等主动公开工作。同时,强化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全年共征求工作意见4次,并反馈征集结果。围绕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反诈、出入境管理服务改革、护航经济发展、南京马拉松、“四美”评选、命案积案攻坚等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新闻发布,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二是依法规范发布文件2023年发布规范性文件2件,分别是《南京市人才落户实施办法》《南京市关于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六区落户政策实施办法》,制作阶段在门户网站征求意见,且均在规定期限内在门户网站发布确保符合程序。此外,还与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含锂电池物品目录的公告》,并做好政策解读。

三是及时发布民生类信息。围绕民生热点主动公开信息,针对群众关注的交通出行、户籍迁移、行政许可等业务,全年在门户网站公开交通管理通告信息16,发布户籍迁移通告46,公示行政许可办理结果14。围绕治安防范主动公开信息,针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文明养犬、道路交通安全等热点问题,发布典型案例、防范提示120,在新媒体平台发布防范提示3000余条,帮助群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四是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全市公安机关58个政务新媒体共审校发布信息2万余条,其中,“南京警方”微信号推出了“反诈”“警民暖心故事”“夏季行动”“新闻发布会”等阅读量达10+“爆款”产品“平安南京”微博发布产品被中央级媒体账号转载百余篇次。1213日,围绕“国家公祭日”主题,策划发布《这一分钟的南京》图文和《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短视频,报道南京警方与市民一同默哀缅怀遇难同胞,全网阅读量超1000万。

五是规范办理依申请公开。2023年,我局受理依申请公开信件280件,按时回复率达100%。工作中,市局公开办继续牵头相关部门、分局,开展依申请公开信件的全程处理和回复,确保每一起申请都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应,对于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也提前告知,充分保障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六是严格信息管理及监督保障。严把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内容审核关、保密审查关,确保公开信息合法、及时、准确、全面。根据最新规范要求,常态化做好历史发布信息的维护,及时更正不当描述。同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主动接受市政府和社会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七是持续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加强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积极引导群众企业通过网上渠道办事,全年办理量达590万件会同市司法局,依托南京公安微信公众号,推出律师因公查询人口信息全流程网办服务。依托苏证通”“苏服办”APP,上线养犬登记”“律师预约会见”“家属预约会见”“违法犯罪举报”“走失人员助寻11个服务事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制发件数

本年废止件数

现行有效件数

规章

0

0

0

规范性文件

2

0

13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5512645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29081

行政强制

6856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行政事业性收费

22617.40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  计

商业

企业

 科研

 机构

 社会

 公益 

 组织

 法律

 服务

 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278

  2

  0

  0

  0

  0

  280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3

  0

  0

  0

  0

  0

   3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18

  0

  0

  0

  0

  0

  18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2

  0

  0

  0

  0

  0

   2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0

  0

  0

  0

  0

  0

   0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2

  0

  0

  0

  0

  0

   2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0

  0

  0

  0

  0

  0

   0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0

  0

  0

  0

  0

  0

   0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15

  0

  0

  0

  0

  0

  15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0

  0

  0

  0

  0

  0

   0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1

  0

  0

  0

  0

  0

   1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0

  0

  0

  0

  0

  0

   0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134

  2

  0

  0

  0

  0

  136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1

  0

  0

  0

  0

  0

   1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0

  0

  0

  0

  0

  0

   0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12

  0

  0

  0

  0

  0

  12

2.重复申请

   1

 0

  0

  0

  0

  0

   1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0

 0

  0

  0

  0

  0

   0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0

 0

  0

  0

  0

  0

   0

(六)其他处理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3

  0

  0

  0

  0

  0

  13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3.其他

   66

 0

  0

0

0

0

  66

(七)总计

   265

 2

  0

0

0

0

  267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16

 0

  0

0

0

0

  16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3

  1

  0

  0

 4

  1

  0

  0

  0

 1

  3

 0

 0

 1

4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3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个别单位规范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政策解读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加强依申请公开监督检查。公开办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并加强培训指导,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提升政策解读实用性。特别是户口、交管、出入境等群众关心的政策变动情况,多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一)信息公开收费情况

2023年,我局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费。

(二)信息公开工作其他情况

2023年,紧紧围绕民生关切,通过推动跨省政务服务合作、做精网办服务、推进“政务+警务”融合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全市政务服务窗口累计办件量达309万件,南京公安政务服务一号答热线接听群众来电28.9万通, 警博士在线解答网上咨询126.2万件。一是建设“两省一街”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等战略要求,与马鞍山市公安局政务服务部门共建 “两省一街”丹阳、乌江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推动跨省政务服务合作,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二是推进“政务+警务”融合工作。会同市政务办不断深化社区(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以帮办代办为主要形式,提供“核发居住证(申领)”“新生儿出生户口申报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簿换领”等10项标准事项目录清单,以及车驾管、开具证明等40项自选事项目录清单,打通社区(村)级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推进“免交证、办成事”改革。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推广应用“e照通”软件,在线调用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居住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16类网上电子功能凭证。群众在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时,凡能够在线调取所需网上电子功能凭证的,不再要求提交实体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