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

首页 > 南京市公安局

索 引 号:    012948472/2025-17408 信息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 其他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公安局 生成日期:    2025-03-17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守护城市动脉的“地下花木兰”
文  号:     关 键 词:    南京地铁公安;女警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守护城市动脉的“地下花木兰”

在南京地铁公安战线上,有一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飒爽力量,坚守在这座城市绵延466.25公里的“地下动脉”。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班地铁列车驶出,到深夜最后一班列车归站,一群平均日行2万步的“地下花木兰”,将女性的温柔、机智与坚韧发挥到极致,默默筑起保障乘客平安出行,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成为南京地铁车站里一道道靓丽的风“警”。

高红工作室:

地铁警花为民服务的先锋阵地

“和风细雨询情,雷厉风行救命。”2月8日9时44分,市民王女士带着一面锦旗走进了地铁南京站警务工作服务站,时隔一个月再来这里,她是专程来向地铁公安分局南京站派出所女警高红及其同事们致谢的。

1月9日18时许,王女士因身体不适突发大出血,情急之下连忙就近向民警求助,“我感觉我马上就要晕倒了。”高红听闻连忙带领女辅警上前照顾,将王女士带至相对私密的办公室,为其冲泡热糖水,并发挥自己在部队从医的经验,询问症状、安抚情绪。20分钟后,高红一路陪同直至确保王女士顺利转运至救护车上。后经回访得知,王女士当晚手术及时,恢复良好。

“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都是我应该做的事。”面对群众的感激,高红总是这样回复,也始终如此践行。地铁南京站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既是地铁1、3号线的换乘站,又连接着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每天排查隐患、巡逻值守、为民服务,高红不敢有丝毫懈怠,救助乘客的人次数不胜数。因多次在危急时刻挽救乘客生命,在尖峰时刻排除安全隐患,高红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2月22日,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一站式”服务、雏鹰守护等一系列便民举措也随之推出。

2月7日中午,一个蹲坐在南京站站厅角落的瘦小身影引起了高红的注意。“小姑娘,需要帮助吗?”“我就是太累了,想休息一下。”然而当高红邀请她前往警务室休息时,女孩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还需要赶火车,说完,便试图起身。然而,动作迟缓、姿势别扭,原来,女孩的双腿患有残疾。“别着急,我来帮你!”高红眼疾手快地搀扶住女孩,并立即启动了“一站式”服务预案。执勤辅警接到电台指令赶到现场,与高红分工合作,接过了女孩的行李箱和背包。护送至火车站检票口后,高红亲手将女孩交接给了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由他们接力完成后续的护送。“‘一站式’服务是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地铁南京站与火车站、客运站联合推出的创新服务,旨在通过‘三站’的无缝衔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据高红介绍,自今年春运以来,工作室已累计帮助行动不便的、踩点赶车的、携带行李过多的67名乘客顺利换乘,“跨站”帮助寻回遗失物品22件,挽损超1.5万元,成功打通了一条链接三站的“便民快速通道”。

女子警队:

“警花开门八件事”解锁守护新格局

“警花开门八件事,为民守护保平安。”这是地铁公安分局新街口站派出所女子警队队长许华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八件事”是指巡车站、管商铺、查隐患、帮寻失、帮救助、说安全、说反诈、联治理,这是女子警队每天都要“打卡”的工作内容。

女子警队成立于2017年,是全国地铁警方首支女子巡防中队,现有7警8辅,常态化驻守在繁华的新街口地铁站。8年的时间里,她们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巡逻、救助扩大到包含“开门八件事”在内的诸多内容。“我们把这些工作进一步概括成了‘警花说’‘警花帮’‘警花巡’等职责,努力在新街口站这个区域实现‘警花+’一切。”许华超笑着说道。

每天,队员们会通过岗亭立岗、步巡与平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在地铁站全域进行动态执勤,延伸管控触角。长年累月,女警们和新街口地铁站紧密捆绑,只要身处站内,就会时刻保持“雷达开启、肌肉紧绷”的高敏感、高警觉状态,哪怕只是与乘客擦肩而过时,不经意的“多听一耳朵”,也能让女警快速感知潜在危险。

2024年5月3日傍晚,刚站完一班岗的庄传琪,正拿着巡逻路上从乘客手中收下的气球,往警务室走去。在路过三名蹲在墙边的乘客时,敏锐地听到了“银行账户”四个字,顿时心中警铃大作,立即停下脚步。回头询问得知,他们接到了自称“客服”的电话,称次日的航班因故延误,现要填写银行账户信息办理退票手续。“这是典型的机票退改签类骗局!”庄传琪连忙接过手机查看,电话那头的“客服”见民警介入,快速挂断了电话。万幸,劝阻及时,没有造成损失。

为进一步强化见警管事,实现“警花”守护的创新升级,2025年1月底,一间专属于女子警队的警务室,在新街口地铁站13号口处开门亮相。亮眼的红蓝警灯,墙面醒目又可爱的Q版女警形象,还有一幅超大的新街口漫画地图,众多过路乘客被吸引驻足。“几乎每天都有群众来访,有的前来求助,有的进来参观,最近临近妇女节,还有人过来送花……有网友说,这是一间会让人哭着进来笑着出去的警务室。”

和一般的警务室不同,女子警队这个不足35平方米的小小阵地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宝宝守护区”,因为新街口地铁站体量庞大、地铁复杂、客流巨大,经常发生未成年人和家长走失的警情。2月6日,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被热心市民直接领进了女子警队的办公室。经了解,小朋友是因没吃到想吃的糖果而从妈妈身边跑走的。在“宝宝守护区”里,儿童绘本、零食、玩具、手绘贴纸等丰富的“哄娃神器”,让小朋友迅速和警花阿姨们拉近了距离。10分钟不到,女警便根据小朋友说出的身份信息,帮助母子二人顺利团聚。

今年以来,女子警队充分发挥女性亲和力强、善于倾听等优势,介入多项平安守护工作,现已累计救助乘客35人,“接管”走失的未成年儿童12人,成功调处消费纠纷50起,归还遗失物品297件,挽回群众损失超12万元。

钥匙收养箱:

她给了流浪的电动自行车钥匙一个“家”

南京地铁公安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地铁区域的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不过,她们的守护也并非局限于地铁。为压降地铁站口周边的电动自行车盗窃警情,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一个用于存放被遗落的车钥匙的“收养箱”,在地铁公安分局孝陵卫站派出所女警徐丹丹的警务调研中应运而生。

徐丹丹是经天路地铁站的责任民警。经天路站作为南京地铁2号线的东端底站,是大批句容跨市上班族的必经之地,不少人会选择“电动车+地铁”的通勤方式,因而地铁站口每天停满了“海量”的电动自行车,工作日时可高达5700辆,由此产生的电动自行车及电瓶失窃警情也比较多。

“虽然站外已不属于我们管辖,但也会接到群众报警,要求协助调取站口监控,后经我调研发现,有五成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被盗警情,是由于车钥匙没拔而导致的。”顺着这个思路,2023年3月,一个小小的“钥匙收养箱”在经天路站警务室诞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寻找未拔钥匙的电动自行车,成为徐丹丹和她的同事们的工作日常。

一辆辆地掀开厚重的挡风被,查看有无钥匙遗落,再看看前车篓和后备箱……停车场一圈检查下来,至少需要2个小时。徐丹丹和同事们的付出,车主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人自发地在社交平台为“钥匙收养箱”点赞:被这座城市感动!“能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点什么,帮他们减少财产损失,我就觉得非常满足了。”在徐丹丹的带动下,“钥匙收养箱”的成功经验开始在迈皋桥、油坊桥、诚信大道等16座电动自行车及电瓶失窃警情较多的地铁站推广。截至今年2月,全线16个“钥匙收养箱”已为市民群众归还钥匙1767把,地铁站周边发生盗窃电动自行车及电瓶的警情案件同比下降53.5%,盗窃整车数同比下降34%。

13条地铁线、229座车站、365个日夜,在这个忙碌的地下世界里,南京地铁公安177名女警既是秩序维护者,更是贴心捍卫者。2025年,南京地铁还将陆续开通运营5号线、3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等线路,随着“地下动脉”的不断延长,南京地铁公安的守护也必将会更长、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