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邂逅警营,当崭新的人生篇章与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建成现代警务体系的使命担当“交汇”,年轻的公安民警、辅警们会留下怎样的蝶变印记?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市公安局举行五四专题表彰暨“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会上,来自全市公安机关的青年民警、辅警代表分享了他们的青春故事。
走出“舒适圈”,拥抱“成长圈”
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民警郑玫是警校同学们眼里的幸运儿。刚入警,她就被分配到分局办证窗口,与其他“白+黑”“5+2”的警察岗位不同,作息规律是大家对办证窗口的“最大向往”。
然而,随着南京警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203项公安业务“一窗通办”、5大类业务梳理汇总、23项外接设备复用整合……曾经的“舒适圈”似乎变得不再“舒适”,看似平凡的窗口工作也变得更具挑战……
为此,郑玫专门向大队“户籍专家”李克俭请教,李克俭拿出了自己整理的《审批事项流程汇编》给她参考。看着面前这位与父亲同龄、即将退休的老警,看着这位视力受损、打字都有些费劲的老警整理出的12万多字的汇编文件,郑玫大受触动,暗暗下定了跳出“舒适圈”的决心。
“不懂的业务就学习琢磨,不会的平台就摸索尝试。”从那时起,郑玫就步入了“白天窗口忙碌、晚上挑灯夜战”的“成长圈”,家里那盏泛着黄光的台灯,成了她从“专科民警”向“全科民警”提升路上的最好陪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玫和大队女警组成的“创客团队”,成功研发了“云助手联盟”。作为软硬件结合体,“云助手联盟”将单笔窗口业务用时从15分钟缩短到8分钟,大幅提升了办证效率。
播种、耕耘之后,是水到渠成的收获。去年8月,“云助手联盟”代表全省公安系统参加公安部基层科技强警大赛,从几十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大赛一等奖。
身着“荧光绿”,也有英雄梦
“‘黑猫警长’固然英姿飒爽,‘白猫卫士’同样热血方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八大队横梁公安检查站副站长李凯说。成为“黑猫警长”是李凯曾经的梦想,就读于警校刑侦专业的他,不止一次憧憬过毕业后戴上黑色大檐帽,成为一名刑警。
但事与愿违,毕业后李凯被分配到了交通警察的岗位上,大檐帽上的黑色变成了白色。自诩为“白猫卫士”的他,每天要站在十字路口一遍遍地吹哨子、打手势,他一度觉得很别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城区到高速、从内勤到事故,站岗执勤、疏堵保畅、事故处理、查处违章……渐渐的,李凯发现穿着这身“荧光绿”也可以圆自己的英雄梦。
2018年调至高速公安检查站后,李凯在他守护南京“北大门”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抓获了58名“三逃”人员、106名吸毒人员,缴获270公斤制毒原料,有两把子弹上膛的管制枪械在他的盘查下落了网……
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2019年的第一场雪。那场下在春节前的大雪,造成了李凯所在大队管区——G36宁洛高速长达30多公里的大拥堵,归心似箭的返乡车流,被大雪“拖住”了回家过年的脚步。
由于积雪和拥堵,李凯和同事们只得在30多公里的漫长道路上徒步前行,挨个撤除事故、疏通拥堵节点,这一走就是5个多小时……当道路恢复畅通,路过司机纷纷摇下车窗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3月,作为南京市第一批设置的防控卡点,六合东主线疫情防控“入宁查验点”投入运行,李凯再次主动请战:“我年轻,让我去最前线!”
从军营到警营,为的是守护一方的执念
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刑警大队辅警李委说:“不一样的制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肩章,一样的担当。”
2015年,三期士官服役结束后,李委放弃了很多条件优渥的工作去处,选择到正在筹建的秦淮公安分局图侦中心当一名文职辅警。
在家人和朋友的心中,图侦是一份既枯燥乏味又消耗精力体力,和高薪、轻松不沾边的工作。而李委却并不在意,他说,能在“战斗”过的地方延续制服情怀和青春梦想,就是他的执念。
去年1月19日,新街口地区发生一起二手奢侈品店被盗案,案值高达1700余万元。正在睡梦中的李委接到了单位电话,要求迅速归队,开展图侦工作。60多GB的视频资料,连续10小时的逐帧排查,李委的眼睛又酸又涩,却还是一无所获。
“在军营、在警营,都没有‘放弃’这个词。”李委再一次开始了反复比对甄别。这一次,一名着装、配饰和犯罪嫌疑人完全不同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没错,就是他!”反复比对验证后,李委把自己的判断向专班进行了汇报。根据他提供的线索,专案组迅速明确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最终,仅用59小时,南京警方就在外省市将此人成功抓获,价值1700余万元的被盗物品全部追回。
除了侦查破案,李委还运用图侦技术帮助21名走失人员回归了家庭。
成长是每代公安人青春蝶变的印记,成长的起点或许各不相同,然而落脚点却都是代代南京公安人接续奋斗的平安使命。在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建成现代警务体系的新赛道上,青春的南京警方正以蓬勃的朝气昂首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