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抗疫的“逆行”队伍里,全市公安民警始终步伐铿锵,背影坚定。他们是烈日下一抹特殊的“平安蓝”,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前沿封控区、隔离酒店、核酸检测点等每一个群众需要的地方,用行动与汗水书写了无数个温暖的瞬间。
九龙湖派出所副所长、来自双警家庭的姜云龙已经数日不曾回家,一直吃住在所里。除了负责维持秩序,他还要与分局流调专班的民警开展流调工作。“专班平均每人每天要走3万多步,打200多通电话,这也只是基本的‘配置’。”姜云龙介绍道。一天下来,姜云龙声音沙哑,然而他来不及多喝口水,又接着拨通了下一个电话。
在鼓楼区一隔离点,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胡曰红结束工作后脱下手套,伸出长时间被汗水浸泡的手,笑着跟同事打趣,“你看,像不像两个大白馒头?”今年55岁、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曰红和另一名民警共同“承包”了24小时全岗值守,每次进隔离点一待就是7天。夏日炎炎,隔离服一穿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次脱下身上的汗水就像下雨一样,一周执勤下来,他整整瘦了7斤。
“人不多了,你快去吃点东西,这儿我来顶着。”说这话的,是来自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月牙湖派出所一位59岁、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的民警魏建航。7月25日晚上10点多,他正坚守在辖区内核酸检测点位上,让身旁同样还没有吃晚饭的女儿去休息一会儿。疫情来临之时,魏建航早早地加入了战疫一线的队伍当中,每天早出晚归不着家,有时候干脆就住在单位。这一切都被魏建航的女儿看在眼里,在父亲的感染下,女儿决定和父亲同一战线,主动向月牙湖街道申请成为服务志愿者,父女两人并肩值守。
“并肩作战”这个词,对于同样奋战在抗疫战线的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珠江派出所民警杨宏建来说,另有一番滋味。7月23日晚,在核酸检测点执勤的杨宏建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因为疫情原因,无法赶回家奔丧。其在南京森林警官学院上大一的儿子杨榛,因暑假在派出所见习的机会得以和父亲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小杨跟着所里民警参与着接处警的工作,在核酸检测点开展秩序维护,年轻的他看到父亲不知疲倦地前后忙碌,紧跟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下。
疫情防控一线有力度,却也不乏温度。8月2日,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刘干,在隔离区迎来了自己23岁的生日。“当天早上还是照常换上隔离服开始巡逻检查。”刘干回忆,“快中午的时候,同事们打电话来说马上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让我赶紧下楼去大厅。”当刘干急忙跑下楼后,看到的却是一起工作的5名同事站成一排,为他唱起了生日歌。一句句暖心的祝福温暖着他的心,也让他更加体会到“成长”与“担当”。生日当天,刘干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