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

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管理

小小绿波带让道路“活”起来
责任编辑:南京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2-09-16 17:4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如今,“绿波带”已成为城市交通疏导拥堵的常规手段,不过,大家常见的多为“单向绿波”,即一条道路上仅有一个方向为“绿波带”;而“双向绿波”因涉及双向车流,需要整体把控路口四个方向的交通情况,协调控制难度更大,算法复杂,并不多见。

2020年起,南京交警四大队开始在居民小区较密集的路段,试点设置“双向绿波”,成效显著。目前,建邺区已设置了5条“双向绿波”路,有效缓解了早晚高峰的道路拥堵。

优化后,这条路通行时间减少近半

“绿波带”是交通管理中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通过交通灯信号控制,设计好红绿灯的启亮时间顺序,确保按规定速度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时会一路绿灯,以此提升出行效率。

位于建邺区的邺城路天保路至友谊街段是最新加入“双向绿波”的路段。近日,交警四大队民警王海峰载着记者体验了一回“绿波魅力”。

车辆先来到邺城路友谊街路口,此时时间为101558秒,随后以40公里/时的速度匀速前行,一路上穿过了5个信号灯路口,均为绿灯,最后抵达邺城路天保街路口,抵达时间为102032秒,用时不到5分钟。接着,车辆掉头从邺城路天保路路口出发,继续匀速前行,最后抵达邺城路友谊街路口,用时不到4分钟。

王海峰告诉记者,在信号优化前,他们也曾在该路段做过测试,平峰时段通过这段路用了将近8分钟,其中遇到2次红灯,每次红灯候时20秒。

据了解,邺城路周边有绿地海珀滨江、海峡城等众多大型小区,从天保路至友谊街仅2.4公里,却有5个路口,如果“不巧”时,司机可能每行驶几百米就要停下等红灯。交警四大队调研后,决定将这条路设置成双向绿波,保证车辆一路畅通。

“双向绿波”有效缓解河西南道路通行压力

据介绍,与“单向绿波”相比,“双向绿波”协调控制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南京第一条“双向绿波”就位于建邺区高庙路天康街至隆安街段。该路属于河西南片区,周围遍布升龙天汇、五矿崇文金城等多家小区,因为河西南多为密路网结构,所以每个路口间距都很短。高庙路天康街至隆安街段仅有600多米长,却要穿过3个路口。

为了优化通行状况,20208月,交警四大队引入滴滴公司大数据支持,借用网约车轨迹信息,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于红绿灯,打造全市首条“双向绿波”路,缓解道路拥堵。

此类“双向绿波”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根据滴滴公司提供的数据,在当年信号灯优化前的一个星期内,车辆行驶在该路段平均延误时间最多要29秒、停车次数最多1.95次,优化后平均延误时间只有3.3秒、停车次数0.2次。

一个月后,数据监测显示,高庙路工作日早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12.34%,晚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15.32%。在停车次数方面,工作日晚高峰停车次数下降12.95%,早高峰下降14.73%

历经24年发展,南京“绿波带”越来越“聪明”

据了解,南京的第一条“绿波带”出现于1998年,位于北京东路至北京西路上,具体为西康路至太平北路段,呈西向东方向绿波。24年过去了,“绿波带”已发展至百余条,涵盖主城区主次干道,甚至包括个别支路街巷,串联起千余个路口。

据了解,南京“绿波带”以“单向绿波”为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单向绿波,如建邺路、白下路上的“绿波带”,都是东向西方向;第二种为潮汐绿波,即根据早晚高峰车流方向,设定绿波方向,如北京西路,早高峰时,进城车流多,西向东方向的信号灯被调成了“绿波时段”,早高峰结束后,东向西方向则成为“绿波时段”。目前,全市共计设置153条“绿波带”,其中潮汐式绿波53条。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更为复杂的“双向绿波”也开始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道路中,如今全市共有“双向绿波”11条,仅建邺区就有5条,分别位于邺城路、高庙路、螺塘路、龙王大街、江东南路等路段上。

目前,交警支队和各大队信号配时中心对道路交通信号进行监管,当道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绿波效应”减弱后,交警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调整信号参数,对绿波带重新匹配。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增强警方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改变以往民警必须现场指挥和手动操作的情况,可根据区域内整体路况综合协调控制,更科学地疏导交通。

得益于“绿波带”的大范围建设,如今南京市民驾车出行5分钟之内就能进入“绿波带”。虽然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但在有“绿波带”的路段,平均车速和通行效率仍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