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核酸采样点排队的市民、缓解市民焦虑的情绪、追踪行动轨迹排查密接者……自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九龙湖派出所副所长姜云龙,投入到忙碌的防疫工作中,每天要走3万多步,打200多通流调电话。
姜云龙今年34岁,是一名有1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和同事们一起,打击涉疫违法犯罪、维护疫情期间社会秩序,用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扬起红色党旗、树起红色队旗、亮出红色袖标,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市民群众安心、放心。因为姜云龙是南京江宁本地人,所以疫情发生后,他心里更不是滋味。但他迅速收拾好心情,和同事们投入到抗疫中去。
“不好意思打扰您,我们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流调专班的工作人员……”7月20日以来,姜云龙便和同事们一起战“疫”,要么忙于流调工作,要么在核酸采样现场忙碌,要么驻守在派出所,一直没有回过家。
姜云龙坦言,一开始在核酸采样时,不少市民多多少少有些恐慌,民警们在现场不仅要维持秩序,更多的还要安抚情绪。烈日下,每名民警身上的警服都湿透了。“有好几次,有热心市民给我们送来矿泉水,还帮我们扇扇子,让我们瞬间觉得‘值了’!”
除了要负责维持秩序,民警们还要“与时间赛跑”,进行流调和转运工作,引导群众配合隔离管控措施,这也是最费心费力的环节。“我们派出所流调、转运工作组一共有4个班,每班配置3到4人。”姜云龙告诉记者,每个民警的任务都不简单。“我们平均每天要走3万多步,打200多通电话,这也只是基本的‘配置’。”
每天不停地说话,让每一个民警的声音都变哑了。姜云龙回忆,“有一次我打电话进行流调,电话那边的市民问我,怎么声音都哑了?要我注意身体。听了这句话,真的是太感动了。”
姜云龙的爱人也是江宁公安分局的民警。疫情发生之后,两人虽然都在江宁,但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一直没有见上面。说起家庭,姜云龙觉得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儿子。“我儿子今年6岁,平时就非常粘我。疫情发生后,他总是乖乖地不打扰我,等着我主动联系他。”说起儿子,姜云龙的语气很温柔。
疫情刚开始那几天,在和儿子视频时,儿子总会反复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爸爸今天又不回来吗?”姜云龙每次都耐心告诉儿子:“我是一名警察,大家需要我。”过了几天,家人会带着儿子做核酸采样。在采样现场,儿子看到了警察叔叔。小家伙盯着警察叔叔看了好久,回头在和姜云龙视频中,儿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让姜云龙很动容,“爸爸,我今天看到警察叔叔了,他们好辛苦,你肯定也很辛苦吧。”姜云龙承诺儿子,等疫情过去,一定抽空好好陪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