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家住浦口万汇城的小张经常在小区大门口看见多位民警举牌让来往业主扫二维码,并通过宣传海报,现场给业主讲解“金钟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小程序,不少业主纷纷响应拿起手机当场注册。
据了解,“金钟罩”是依托于微信服务号的反诈小程序,是一种结合传统“脚底板”宣传和互联网创新反诈宣传的预警新模式。在注册用户可能存在被诈骗风险时,立即进行多级反诈预警推送(公安局、民警、家人),以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通过此方式构建全民反诈氛围的新型模式。
创新模式防诈骗,解决反诈“最后一公里”
“这种小程序扫描二维码就能关注,比APP的下载和安装更容易让人接受,流程很简单,又是官方小程序,肯定要在手机里面装上。”小张说。
“一次注册,”,这种警民一码模式,为每一位居民分配一位专属的保护民警,民警可以第一时间获取预警信息,实施多级预警劝阻。注册后,即使居民取消关注,公安机关还是可以继续保护该居民及其家人,从而有效解决传统APP方式后期卸载带来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反诈“神器”来源于南京高新区(浦口园)的一家企业——南京嘉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的‘金钟罩’利用后台数据,能够快速获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来电和信息,甄别恶意网址和假冒APP,并迅速发出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及时地制止通讯诈骗犯罪。”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该反诈小程序可以有效应对仿冒公检法、刷单、贷款、网购订单、仿冒他人等常见的各类诈骗类型。
居民成功止损,捂好百姓“钱袋子”
4月28日,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情指中心接到“金钟罩”预警,其管辖范围内有一居民疑似遭遇仿冒公检法诈骗,中心立即拨打电话对其进行劝阻,但该居民电话始终处于占线状态,中心民警随即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研判并同步推送至社区民警,安排其上门开展劝阻工作。
民警接到指令后立即上门进行劝阻,了解到被预警居民已经按照对方指示,下载了一个APP并进行屏幕分享,向对方提供了银行卡号,且将自己电话开启飞行模式。社区民警现场指导被骗居民电话联系银行,将本人名下卡挂失,随后拨打银行客服,卡内7万余元未被操作转出,居民成功止损。
自4月16日起,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开展“金钟罩”反诈小程序宣传推广工作,人群以16-60周岁为主,前期主要以民警、辅警为主,进学校、进社区进行推广。后期各派出所主动联系各街道,发展网格员为推广员,再次对辖区的各社区进行覆盖,是目前为止南京市范围内推广速度最快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全省筑牢“金钟罩”,共同成为反诈守护者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呈现高发多发的态势,诈骗手段具有智能化、专业化、隐蔽性极强等特点,普通市民往往防不胜防。
据了解,目前,“金钟罩”反诈小程序已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泰州等地部署,配合当地公安机关捂好百姓的“钱袋子”,为守护百姓的精神家园和财产安全撑起“保护伞”。在南京市政法委和公安局的指导和要求下,高淳、浦口、建邺、玄武、溧水、经开等分局相继上线,已累计为超过100万的居民提供保护,其中浦口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率在80%左右。
近年来,南京高新区(浦口园)深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拉长产业链条,助力园区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嘉安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总结预警案件的特点,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资讯服务,以及更加实时精准的预警推送,并与南京高新区(浦口园)探索深度合作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尽快形成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