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刷单赚钱,购物主动理赔,一定不要相信他……连日来,南京警方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反电诈宣传防范,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降低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南京警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节目、宣讲齐上阵,开展反诈集中宣传
4月16日上午,南京警方在雨花台区楚翘城广场开展“‘雨’您同心,携手反诈”反诈集中宣传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陈红燕向现场群众进行了一场“反诈,我们一起在行动”的主题宣讲,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传授防诈知识,动员现场观众争当反诈志愿者,共同参与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来。
此外,由警方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诈节目再现了诈骗嫌疑人犯罪过程,揭露了诈骗伎俩。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新型涉网犯罪打防中心民警联合石城百姓志愿者向现场群众发放反诈宣传单,耐心细致讲解电信诈骗常见类型和防范技巧,提醒群众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利用大数据分析预警,守护百姓“钱袋子”
3月26日,南京反诈专用号码96110正式上线。近日,雨花台区警方在精准预警劝防工作中,就通过96110反诈专线快速处置了一条高危预警指令。
4月7日18时许,板桥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红色预警称,辖区群众刘女士被骗子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
板桥派出所值班民警朱亦然接到指令后,一边拨打刘女士电话,一边和同事驱车赶往刘女士家中,但刘女士电话总是处于占线状态。当民警急切地敲开了刘女士的家门时,刘女士仍深陷骗局还毫无察觉。
刘女士表示,她当天16时许接到自称某外地警方的电话,称其参与了一起洗黑钱案件,已被立案调查,刘女士因突遭“无妄之灾”方寸大乱。随后电话被转接给“某办案民警”,严厉的“办案民警”突然开始为刘女士考虑起来。对方称,刘女士只要下载某社交软件并通过该软件进行手机屏幕分享,同时打开网上银行,输入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用于“配合调查”,就能帮助刘女士排除嫌疑。
刘女士介绍,自己提供给骗子的一张银行卡中有一份价值12万元理财产品,民警立即联系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多方合力成功完成资金拦截,12万元得以免遭损失。
随后民警再次帮助刘女士联系其他银行,将其提供给骗子的4张银行卡全部临时冻结,并再三叮嘱刘女士如遇到诈骗电话,应第一时间拨打反诈专线96110。
录方言反诈口号用“小喇叭”宣传,推出“暖杯工程”
“天上不会掉馅饼,退税中奖是陷阱,要银行卡号、银行密码、银行短信验证码,转账都是诈骗,一定不要随便给莫名其妙的他……”4月8日,六合分局机场派出所采取新举措新方法,增添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流动巡逻车,社区民警黄顺自编自录方言版反诈“防火墙”口号,在巡逻车上安装小喇叭,走进人员密集区域、乡村田间,讲述预防电信诈骗知识。
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土话”讲解电信诈骗的花样,百姓更愿意倾听,更容易接受。在巡逻车小喇叭广播的同时,社区民警还把印有“防骗提醒”“防诈套路”和“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大幅海报张贴于街头巷尾。
地铁警方则创新推出“暖杯工程”,与地铁辖区内以快饮快餐行业为主的百余家商铺开展合作,在其奶茶杯、咖啡杯、果汁杯、外卖盒上张贴民警自主设计的卡通化反诈宣传贴纸,并辐射商铺墙面、收银台等区域,让反诈知识“随杯而走”,向过往乘客展开“全民反诈”宣传。